Ruby Liu MY
一站式心理自療平台,紓解情緒,照顧心理健康。
「結束青蔥之旅 卻找不到方向可追
誰想不思進取
已經饑饉之歲 正式展開漫長顧慮
挨不死都算壯舉」
—— 《青年危機》陳蕾
歌手陳蕾的新歌《青年危機》大概唱出不少90後在社會浮沉的心聲,MV裡走馬燈式呈現不同標籤,如 #人生規劃、#搖擺不定、#情緒管理、#否定自己、#租金負擔等青年人常面對的課題。30歲有如人生一個里程碑—— 我們或不再年少無知,對現實社會有一定認識,有一定的經濟能力,對未來有不同想像。同時,看看身邊成功耀眼的友伴,有時總覺有種說不出的缺失,可能是未有一番成就、穩定的伴侶、理想的收入、感覺未能實現自己。
早年有英國研究訪問了1,100名年輕人,當中86%對於要在邁向30歲前獲得理想的關係、經濟狀態和工作感到壓力。當中40%對金錢感到憂慮,認為自己賺不夠、32%感到成家立室的壓力;也有6%計劃要移民、21%認為需要轉換工作軌道。
而Linkedin針對25-33歲青年人的調查指,61%受訪者說「找不到自己的熱衷」是他們的主要焦慮來源。另外,48%覺得「比不上更成功的同儕」令他們感到焦慮。
這種「29+1前後」伴隨的焦慮感,有人形容為「青年危機」,Quarter-life crisis(QLC)。
(來源:《Friends》劇照)
青年危機一般描述約為25至35歲青年人所經歷的危機感,主要的情緒包括不安全感、失望、孤獨和憂鬱。
常有聽說「三十而立」,包含了「立身」(確立品格)、立業(確立所從事的事業)、立家(建立家庭)。在這個由年輕過渡至逐漸成熟的分水嶺,不少人會在三十歲這時間點回顧過去,看看現狀;然而,這種自我意識或伴隨不確定性、困惑和焦慮、甚至是未能實現自我的徬徨,危機感使我們比年輕時更感壓力、力不從心,或感到掙扎、渴望改變。
《衛報》一篇有關青年危機的分享寫道:「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矛盾的時代—— 我們被告知活在充滿機會的萬花筒裡,卻被各種不穩定性所束縛;別人告訴我們『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,可以擁有各種抱負』。但現實是,我們每天在做一份對自己沒甚意義的工作,並將收入花在一間住滿四個陌生人的潮濕單位裡。」
有人形容,青年危機的起因之一,是社會的種種現象—— 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、樓價高企、收入不平等、向上流動機會低、經濟波動、科技變革等,使年輕人缺乏安全感。《金融時報》亦訪問了全球近二千名35歲以下青年人對生活的看法,當中不少受訪者感到自己「沒有穩健的基礎」(nothing solid under their feet),有些人分享「無論他們多努力工作,在沒有繼承父母的財富下,他們將無法實現那些前幾代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經濟穩定。」似乎各種不安感正改變年輕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。
根據美國一個橫跨50年,針對大學新生的調查:
隨著經濟和社會環境變化,許多年青人同時面臨著就業和收入不穩定的情況;為了確保安穩的生活,「安守本分」地工作以獲取穩定收入,成為了不少年青人換取安全感的生活方式。面對追求理想、現實經濟考量、社會主流價值觀等不同因素,我們的內心或經歷掙扎、拉扯。
在下一篇文章:〈邁向30歲的你,有 #青年危機嗎?(二)〉,我們會分享一些心理治療師給予出現青年危機人士的建議。
Ruby Liu MY
「賽馬會心導遊+計劃」心理健康推廣主任
已加到「我的練習」讓你隨時新增或翻閱紀錄